信息通信業如何與人工智能共舞

剛剛送走5·17“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這一天,國際電信聯盟以人工智能為主題,提醒信息通信業迫在眼前的重大機會與挑戰。這一天,中國電信聯合廠商一口氣發布17款人工智能手機,其中內嵌的人臉識別、語音助手、場景識別等功能,AR視頻、翻譯、智能碼號安全、統一賬號等應用,讓國人對智能手機的體驗全新升級。
此前一天,天津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全國首台智能巡邏機器人、全球第一款無人駕駛媒體式洗地機器人、全球領先的講解機器人和智能垃圾桶等最新成果成為展場的“明星”。其中,中國聯通通過5G+AI的技術讓觀眾現場互動體驗冬奧冰球賽,將5G網絡的高速率、低時延特性與人工智能完美結合,實現機器人守門員對冰球方向實時判斷,迅速攔截冰球實現守門動作,吸引了多位觀展嘉賓上場體驗。
觀察者注意到,信息通信業已經與人工智能共舞多時,隨著5G時代的到來,未來還將扮演更加重要的領舞角色。
信息通信業:人工智能重要驅動力和應用場
當前,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突飛猛進,底層算法和芯片處理能力每幾個月就上一個台階。各類風險投資、戰略投資、行業投資在人工智能各個層面布局。各類應用爆發增長,人工智能正同各行各業深度融合。隨著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工信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相繼印發,人工智能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署名文章中強調,“信息通信行業將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應用場。”一方面,人工智能需要的強大計算能力和海量數據,以及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的部署和商用,將為人工智能典型應用提供優質通道。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等融合,將促進超高速光纖寬帶等發展。利用基於人工智能的自然語言識別,可為用戶提供更加人性化和自然的通信服務等。通過基於人工智能的精准圖像識別,可以協助醫生篩選醫學影像資料。此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還為網絡信息安全帶來了全新挑戰。信息通信業已經行動起來,針對智能網絡、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重點應用領域,開展漏洞挖掘、安全測試、威脅預警、攻擊檢測、應急處置等安全技術攻關,為智能化發展保駕護航。
5月16日,中國聯通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表現搶眼。“智慧黨建、智慧政務、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5G”五大板塊的內容展示令人驚艷。以雲基、網連、數智為抓手,聯通構建了全新城市感知體系。智慧制造信息平台借助物聯網技術,可實時跟蹤各類自動化機械手臂的運行狀態、生產指標和作業參數等,將採集到的數據實時上傳,並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優化生產和服務資源配置,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10多種窄帶物聯網的應用展示,包括各類表具、井蓋、路燈、停車、垃圾箱等,讓期待已久的智慧城市應用落地了。
構建智能網絡,通信企業與人工智能天然“好基友”
在技術上,通信與人工智能息息相關。以深度學習技術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連接主義學派,其原理就是神經元及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機制和學習算法。而通信的連接種類更多、規模更大、范圍更廣。數字經濟、數字中國的種種精彩與便利,說到底是基於通信連接的。而物聯網、5G等通信技術將帶來連接的規模指數級地增長。這使得承載連接的網絡與被連接的各種事物將共同走向智能化。
網絡是連接的基礎,網絡的智能化是其他行業、領域智能化的前提條件。以我國基礎電信企業為例,2、3、4、5G“四代共生”,核心網“多域並存”是不爭的事實。現網運維面臨著強度大、人員不足、流程差異大和復雜度高等挑戰。隨著通信網絡正在向5G、網元虛擬化(NFV)、軟件定義網絡(SDN)等方向演進,人工智能將是下一代網絡的重要使能技術。
當前,網絡正朝著連接、感知、計算三位一體的新型網絡進化。華為、中興、愛立信等設備商均表示要將AI技術植入5G網絡。今年4月,華為發布SoftCOM AI解決方案,在全雲化網絡構架基礎上引入AI技術,力圖打造自動自優自愈“永不故障“的自治網絡。咨詢機構Gartner預計,到2022年,50%的電信運營商將在多個領域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加快未來網絡運營》白皮書預計,到2018年年底,可實現AI在網絡中的綜合利用率達到10%﹔到2020年前后,結合5G的規模部署,可實現AI在網絡中的綜合利用率達到40%﹔到2025年前后,AI在網絡中的綜合利用率將達到100%,實現全網端到端、全流程自動化和智能化。
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在2018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指出,中國移動已經在故障監控方面採用網絡告警自動關聯故障和投訴智能化定位、性能領域的路測問題智能化定位、資源領域中利用圖像分析技術實現家寬安裝和客戶服務的自診斷與監督等等。中國移動正有序推進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編排、智能網優和智能網維的下一代網絡研發工作。此外,移動研發的10086的智能自服務機器人“移娃”單月與客戶交互量已達2億多次,是全球服務量最大的人機交互機器人之一。中國移動2016年成立了5G聯創中心,目前,已有包括智能駕駛企業、機器人公司、芯片公司等在內的127家企業加入,正在和中國移動一起探索和建立5G與人工智能的生態體系。
邁向智慧社會,互聯網企業機遇更多責任更大
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表示,目前我們還處在智能時代的前期,未來5到10年內,很多東西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智能時代將變革健康產業,消滅很多疾病,讓人們活得越來越長。機器將具備智能,未來人類工作時間縮短,服務業和制造業都會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的主題演講中指出,到2035年,各種產品和裝備將要從數字一代發展成為智能一代,一方面將涌現出一大批先進的智能產品,比如智能終端、智能家電、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玩具等,為人民的生活更好地服務。另一方面,將著重推動重點領域重大裝備的智能升級,特別是智能制造裝備。大國重器將裝備大工業大腦,更加先進,更加智能,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統出現,將使生產線、車間工廠發生革命性的大變革,智能產品、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成為智能生產的主要載體。
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面前,擁有智能技術、應用創新實力的巨頭絕不會錯過。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中國在智能語音方面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人工智能已經為央視紀錄片進行配音,它甚至可以合成任何人的聲音,現場還演示了用人工智能技術合成的特朗普講話。據悉,科大訊飛人工智能英譯漢已經達到了六級水平,下一步將實現八級水平。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表示,現在京東提供的服務中有52%是AI在提供,第二代的AI客服已經可以識別來電客戶的情緒識別,甚至做到比人類還准確。如果大規模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今天京東16萬人的工作量,隻需要8萬員工就能做到。目前,機器人配送已經在北京高校實現。京東正在解決機器人爬樓梯、上斜坡等問題,未來完全可以替代人員配送。
360集團董事長周鴻提醒人們,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已經打通,線上線下邊界正在消失,智能時代風險和挑戰多多。網絡攻擊帶來新威脅,對國家政權安全、國防安全、基礎設施安全、社會穩定和金融經濟安全以及個人安全都可能帶來威脅。今天的人工智能只是概率判斷系統,並不是完備體系,出現一次錯誤就會釀成惡果。360已發現幾十個開源深度學習系統的安全漏洞。要解決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漏洞,還需要更多優秀的算法公司、軟件公司特別是互聯網公司發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應該認識到,信息通信業在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進程中,負有特殊重要的使命。在信息通信企業、工業企業等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國主要城市實現NB-IoT網絡覆蓋,面向城市管理的物聯網規模應用環境正在形成。工業互聯網雛形顯現,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壯大。雲計算與大數據支持智慧旅游、智能出行等服務,催生出諸多智能應用新產業、新業態,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