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網絡安全“智能網絡安全交流大會”在成都舉辦

5月18日,一場圍繞網絡安全的“2018寬窄論壇-智能網絡安全交流大會”在成都舉辦,大會由中國通信學會智慧城市專家委員會、成都安全可靠信息技術聯合會、成都清華永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聯合主辦。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與社會各方面的深入融合,信息安全的受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為響應貫徹網絡強國戰略和全國網絡安全信息化工作會議的精神,本次交流大會以“讓信息更安全、讓安全更智能”為主題,中國工程院沈昌祥院士,相關研究機構、重點行業等領域的專家共計100余人參加,共同探討大數據時代,網絡安全發展趨勢,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行業領域的安全現狀和安全需求,未來網絡安全產品的發展態勢,以及智能安全產品的典型應用實踐。
網絡安全面臨大挑戰
記者從工信部官網獲悉,近年來,大數據、機器學習、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以及雲計算等相關領域的發展推動著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因此國際電信聯盟(ITU)把今年的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主題定為“推動人工智能(AI)的正當使用,造福人類”。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演講裡談到,網絡威脅是永遠主題,網絡空間極其脆弱。
對此,其他與會專家提出,但當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威脅著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同時也為網絡安全帶來全新挑戰:個人隱私數據面臨被惡意收集和濫用的巨大威脅,智慧城市、智能網絡、智能家居和車聯網等重點應用領域面臨網絡攻擊風險,應用軟件漏洞層出不窮,大量木馬等惡意軟件以及釣魚網站嚴重威脅用戶個人財產安全。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面對新型、頻發的高級威脅,依靠傳統的防護系統對已知威脅進行有效攔截,無法滿足需求。可以說,面對新型、頻發的高級威脅,沒有任何機構能夠提供絕對安全的防護。
網絡安全需要新技術
應對新挑戰,需要新武器。我國的網絡安全也需要一個全新、完整的解決方案。
沈昌祥院士也在主題演講提到,面臨日益嚴峻的國際網絡空間形勢,我們要立足國情,創新驅動,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網絡安全強國,解決受制於人的問題。堅持縱深防御,用可信計算3.0構建網絡空間安全主動免疫保障體系,筑牢網絡安全防線。
市場上安全種類繁多,為什麼還是無法解決企業安全問題?“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碎片化是一個大問題,雖然現在很多企業部署了很多安全產品和技術,但是沒有形成整體,管理上難度很大。另外,另外一個角度看,全球有安全從業人員350萬缺口,完全靠利用人工來分析和解決借鑒安全問題難題,是很難的,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的幫助所以必須依靠儀器。”成都清華永新技術總監譚杰如此說。
利用機器學習構建人工智能安全是下一代智能安全解決方案的核心技術,成都清華永新CTO張建文說:“在學習人工智能方面,目前互聯網很多企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很效果,但網絡安全行業企業投入是落后於一些互聯網巨頭、共享經濟巨頭的,不過樂觀說也有具有自己的后發優勢,完全可以借鑒其它領域之前走過的成功經驗,快速借鑒。比如像美國優步,通過實時實事數據來分析預測用車量,清華永新也已經在安全分析中已在安全中也碰到這種實事處理,也開始借鑒這種個方法,來預測可能出現的攻擊行為,判斷是否數據異常。”
與會專家談到,隻有從被動防護轉向主動免疫防護,實現快速檢測與響應,通過掌握豐富的數據,實現包括網絡數據、應用數據、業務數據、運維數據、系統數據、數據層等多維度數據源的關聯,快速看到冰山一角下掩蓋的真相,及時啟動響應和處置機制,將重要敏感信息的泄露損失降到最低,實現精准業務安全保障。
網絡安全依托定制化
網絡安全一直是互聯網發展的基石,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但是為什麼很多企業上馬了很多安全技術和產品,還是不安全呢?“之前的系統都是用一套通用版本解決所有用戶難題,這好不好呢?也很好,但卻並不能完全適用於所有行業客戶,使很多用戶的痛點並沒有解決。”成都清華永新CTO首席技術官張健文說,清華永新就率先嘗試了“私人訂制”,“天樞安全態勢感知平台之所以能夠順利地在網絡安全市場打開局面,主要是因為它牢牢抓住了客戶的需求,能夠真正解決他們的應用痛點,針對不同客戶提供不同解決方案。”
譚杰介紹說:“成都清華永新打造的天樞安全態勢感知平台,通過多維和基於場景定制的數據來源和數據交叉驗証,運用機器學習持續用戶行為跟蹤。機器學習,是管理閉環和實時防御的安全解決方案,實現了內外安全的管理,成為了客戶安全智慧中樞,輔助決策系統並且具有高效率實施和彈性投資的特點,真正為客戶實現多、快、好、省。清華永新態勢感知方案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