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塔站址規模達187萬 多元化布局推動鐵塔“共享”

人民網北京5月18電 (趙超)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5月16日在天津開幕。中國鐵塔在會上透露,截至目前,中國鐵塔站址規模達187萬,是全球最大的通信鐵塔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中國鐵塔正積極推進通信塔社會化共享,探索多元化布局,並已在環保、國土、農業、電力、公安等多個領域初步取得成效,非塔類新業務收入快速增長。
前不久,中國鐵塔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招股說明顯示,中國鐵塔2017年營收686.65億元,稅前利潤26.85億元。中國鐵塔主要業務有:塔類業務、室分業務、跨行業站址應用與信息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鐵塔成立三年多來累計改造及新建交付的鐵塔站址達到146.2萬,已投入運營的室分項目1.7萬個,涉及高鐵與地鐵57條,助力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4G網絡。中國鐵塔堅持“一家建設 多家使用”、“能共享不新建”,三年多來行業內新建鐵塔共享率從14.3%迅速提升至70.4%,累計相當於少建鐵塔60.3萬個,相當於節省行業投資1073億元,減少土地佔用2.77萬畝。
推動“通信塔”升級“社會塔”
前不久,中國鐵塔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的戰略合作,目的就是積極儲備社會杆塔資源供4G、5G新建站址備選,通過綜合化的解決方案全力支撐三家電信運營企業快、好、省地實現4G網絡深度覆蓋和5G網絡快速部署。
據了解,2017年中國鐵塔的新建中有1.5萬個建設需求利用了社會資源滿足。未來通信行業的5G發展中,中國鐵塔專業化建設形成的成本優勢、服務優勢將逐步凸顯。
另一方面,中國鐵塔立足行業共享,擴大社會共享,讓“通信塔”成為“社會塔”。他們充分發揮站址及配套資源優勢,大力推進一塔(杆)多用,不斷推動業務多元化,增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實際上,中國鐵塔擁有著非常獨特的資源優勢:點多面廣的站址資源、連續穩定的電力供應、便捷可靠的通信條件、專業高效的建維能力、集約綜合解決方案服務能力。
目前,中國鐵塔站址規模達187萬,是全球最大的通信鐵塔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這些站址遍布城市、縣城、鄉鎮、農村、園區、道路、居民區等各類場景。這些站址網格顆粒度小,尤其在城市密集區站址間距通常在200∼500米,具有充裕的安裝空間和靈活的挂載高度,具備良好的電力保障,可靈活挂載傳感器、氣象檢測儀、監控攝像頭等,實現一塔多用,可極大降低選址建設的難度和代價,尤其適合於有規模化建網布點需求的行業客戶。
多元化布局值得期待
據了解,中國鐵塔正在積極探索環保、國土、水務、農業、消防、園區、樓宇等多領域的解決方案,目前已為不少行業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支撐服務,客戶包括環保、地震、公安、農/林業、氣象、軍隊、無委、電力、海事、鐵路、民航、千尋、廣電網絡等十幾個行業,政企通信網、數據採集、視頻監控等跨行業站址應用及信息業務發展迅速。
中國鐵塔在福建幫助福建省應急專網公司在3月內完成200個站址設備部署交付,極大提高了效率,為客戶節約建設投資約4000萬元﹔中國鐵塔幫助客戶一年內建成一張地面衛星接收增強站網絡。
中國鐵塔在天津通過採用“互聯網+”技術,在鐵塔頂端安裝高清攝像頭,實現全方位、全天候對省內涉農區域的秸稈焚燒情況進行監控,確保政府部門對秸稈焚燒現象及時發現、立即處理。實現了政府、通信運營商、鐵塔公司三方共贏。據了解,中國鐵塔天津分公司已與公安、環保、氣象、海事、交通、國土、石油等多個行業開展深度合作,社會化共享的鐵塔站址數近1500個,在總體鐵塔站址數中佔比已超過10%。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呂廷杰前不久稱贊中國鐵塔的資源整合共享模式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是共享的典范,在共享經濟時代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了解,目前中國鐵塔各分公司正在良好滿足電信運營企業的需求基礎上,根據總部的“12+N”行業拓展策略,加快多元化業務布局,非塔類的新業務收入正在快速增長,在增量收入中貢獻越來越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