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微信轉發集贊多陷阱  事后監管需前置

唐剛
2018年03月16日08:28 | 來源:通信信息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微信轉發集贊多陷阱 事后監管需前置

  朋友圈中經常會出現免費送東西的信息刷屏,免費送的名號也常常令許多人心動。3·15前夕,各地消協發布提醒,朋友圈裡的各種“免費送”,當心“餡餅”變陷阱。

  “餡餅”往往變陷阱

  “15萬斤冰糖橙賣不出去,28.88元10斤,果農隻為收回成本!懇求幫我們轉發出去!”近日,多位消費者在“輕鬆籌”平台上看到此消息,通過該鏈接購買了水果,但付款后對方一直未發貨。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市場監管局查處后發現,實施騙局的“同城愛心幫”微信公眾號竟是從別人手裡買來的。

  “告訴我轉發集贊后可以29.9元購買電飯鍋,結果領取時又要買手機卡,又要辦理套餐,真是套路深啊!”近日,昆明消費者唐先生一番折騰后才發覺掉“坑”裡了,認為商家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憤而向消協部門投訴。

  “隻需添加微信並轉發,就可免費領取大牌口紅、香水。”安徽亳州市民宋雲雖將信將疑,還是支付了19.8元快遞費,但當她收到快遞時才發現,不過就是一個拇指大小的香水試用裝,最多隻能用幾次,淘寶上買隻需幾元錢。

  近日,《中國消費者報》《亳州晚報》等報道了以上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裡,類似集“贊”送福利、愛心籌款、拼團購物等消息越來越多,由此引發的投訴也不斷上升。各地消協提醒,一些看似優惠或獻愛心的活動,有可能會盜走你的信息或錢財,一定要警惕。

  微信朋友圈八大騙局

  現在,微信朋友圈的內容很豐富,也很復雜,稍不留神就可能踩到坑!近期,各地消協總結並曝光了朋友圈的八大騙局。

  性格測試:這些APP需要填寫姓名和出生日期。在你使用后,你的微信號等信息就會被系統獲取。類似的還有免費設計簽名、測另一半長相、有多少人暗戀你、測測你的名字值多少錢等等。

  投票獲獎:這類投票往往要求先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綁定手機,並提供家庭真實信息。一旦騙子掌握到用戶重要信息,就會編造車禍、重病等圈套行騙。

  集贊換獎品:很多集贊活動都打著免費旗號,兌現時仍有各類消費,兌現難度大,不少是空頭支票,還可能泄露信息或買到假貨。

  籌款治病:的確有一些人因為有困難,通過微信眾籌求助。但陷阱也不少,有些人專門編輯這種網站,胡亂填寫病歷以及家庭狀況,通過人們的愛心來騙取錢財。

  拼團買水果:這種拼單主要是商家為增加APP下載量和收集消費者信息,若被不法分子掌握手機號、銀行卡、身份証等個人信息,銀行卡內的資金可能會被套取。

  幫忙砍價:這類砍價鏈接都要求填寫姓名、手機號碼,甚至身份証號碼。可能成為不法分子作案手段。

  轉發免費送:據調查,免費送的所謂“品牌商品”,一般都是從購物網站上批發,成本價極低。

  轉發領流量:其實是廣告公司想篩選哪些手機號是有效的。以前都是一個個試,現在直接做個網頁等著人分享,然后就可以發廣告信息或者打推銷電話了。

  治理需常態化、長效化

  微信集贊的獎品沒兌現怎麼辦?江蘇省工商表示,消費者要謹慎參與微信集贊、積分兌換等優惠活動,一方面要注意閱讀活動細則,盡量全面了解活動的相關要求,同時要保留好活動截圖等相關証據,以便及時維權。

  微信正慢慢從一個純粹的社交平台轉變為社交與電商相結合的公眾平台。微信官員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微信(包括WeChat)在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首次突破10億。

  “微信”這個巨大流量池,不但商家盯上了,不法分子也盯上了。他們也在與時俱進,企圖通過微信渠道,來達到他們的目的,非法獲利。所以,在微信應用迅猛發展的同時,由微信引發的案件也逐年增多。

  對朋友圈的惡意集贊,營銷紅包,誘導分享及收集用戶隱私行為等亂象,微信團隊曾多次加以治理。並表示,對這些違法行為絕不容忍,並積極配合警方對相關違法行為展開嚴厲打擊。

  專家表示,微信更應該建立健全常態化、長效化的監管機制,完善事前、事中的監管,及時打擊,而不只是“秋后算賬”。監管部門也要督促平台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責任,加強監管。

(責編:趙超、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