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現拐點?

郜小平
2018年01月31日09:21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現拐點?

  繪圖:楊佳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首次出現全年度負增長。據工信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91億部,上市新機型1054款,同比分別下降12.3%和27.1%。

  與此同時,市場份額加速向頭部幾家企業集中,而處於第二梯隊的金立、魅族等品牌更是分別曝出董事長股權被凍結、數百家門店關閉的消息,暴露出手機行業在向全面屏轉型中出現的供應鏈危機。

  國內手機行業何從何去?

  “目前國內手機技術突破可能性不大,下一波換機潮還要在5G商用時代,行業淡季還要再持續幾年,現在廠商將轉向拼海外市場增長。”中國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分析說。

  ●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轉折??

  換新機動力下降洗牌加劇

  當前,國內市場份額越來越向頭部企業集中,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另一方面,智能手機市場呈現飽和態勢,需求不振,即便是頭部廠商也充滿危機。

  Kantar Worldpanel發布報告稱,截至2017年10月末,華為、小米、蘋果、vivo和OPPO五大手機廠商佔據了整個中國市場91%的份額,這一數字與去年的79%相比有所上升。

  2017年出貨量最大贏家當屬華為,其以1.53億部的出貨量(含榮耀)在國產手機中遙遙領先。據國際調查機構GFK披露,華為憑借1.02億部的銷量登上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榜首。

  華為仍然不敢掉以輕心:增長率同比有所下降。創始人任正非本月提到,“不能忽視低端產品保護著我們市場空間的作用”,要求榮耀要面向年輕人市場,與走向高端的華為品牌形成雙犄角,他同時還表示,與三星和蘋果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國內銷量緊隨其后的是OPPO、vivo,2016年兩家出貨量均超過100%增長,但據GFK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OPPO國內出貨量下滑,增速僅為個位數。這被認為是預支了線下流量紅利。

  2017年小米再次爆發,以預計9000萬台的出貨量重返世界第5大手機廠商位置,不過,小米依然以價格低廉的紅米系列為主,同時還面臨著如何“黏住”用戶的問題,據運營商世界網發布的以運營商在網數據為依托的《2017年度手機在網用戶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因為耐用,2017年度蘋果在網用戶佔比為23.89%,其次是華為(含榮耀)的22%,OPPO、vivo和小米分別為12.67%、11.02%和10.98%。由於小米目前仍主要來自於中低端用戶市場的高佔比,這部分用戶換機率較高。

  電信分析師付亮說,隨著4G用戶的增長趨緩,同時隨著手機品質的提高,今年行業將面臨同樣的問題:用戶換機的動力也越來越小,行業洗牌也將加劇。

  突圍??

  構筑生態圈尋求差異化

  手機市場已成為一片“紅海”,各國產手機廠商也紛紛尋求突破,處於第一梯隊的頭部廠商通過整合上下游營造新生態,謀求新增長點,處於第二梯隊的手機品牌則主打差異化定位求生。

  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多次表示,小米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還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也是一家新零售公司。去年11月,雷軍宣布,小米IOT(物聯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台,包括獨角獸公司紫米、華米、智米、納博恩等一系列智能硬件“小伙伴”在內的數量龐大的智能硬件創業團隊構成了小米的“新生態”。

  2017年,小米生態鏈銷售額突破200億人民幣,相較前年銷售額完成了100%增長,並已佔小米收入的兩成。日前傳出,小米旗下的華米科技也在積極推進紐交所挂牌,將為估值超千億美元的小米整體上市打前站。

  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也同樣將目光投向了開發者,推出10億元的“耀星計劃”,激勵開發者圍繞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完善生態和服務體系。

  第二梯隊品牌如金立手機的技術發力方向是“安全”“超級續航”與“金屬+玻璃”的機身設計﹔360手機則主打“超級續航”“游戲”等功能。就在最近,酷派向小米提出專利訴訟,華南理工大學知識產權研究所所長關永宏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不排除酷派借此帶動社會關注。同時,這也向外界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酷派將重返手機市場。

  拐點??

  比拼5G商用和海外增長

  國內市場競爭激烈,所有的手機廠商都不約而同選擇跳出“紅海”,向海外尋求新市場。據第一手機界研究院分析,包括印度和非洲在內的全球消費者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的性能升級需求和市場增長是必然。

  不少企業紛紛提高對海外市場的預期,榮耀總裁趙明在新年致辭中表示,全球化是榮耀的二次創業,2020年海外市場銷售佔比要達到50%。中興和TCL旗下阿爾卡特則基本放棄了國內市場、轉而主攻海外市場。小米在銷量上實現逆襲,印度市場功不可沒,並在去年第四季度以25%的市場佔有率成為印度市場銷量排名第一的手機廠商。

  王艷輝告訴南方日報記者,聯想、中興、TCL等品牌在歐美扎根較深,榮耀、小米、OPPO、vivo等則從東南亞起步,並逐步向歐美市場滲透,但市場重合度並不高,增長潛力巨大,“誰的海外市場拓展好,誰就能站穩腳跟”。

  同時,王艷輝認為,主要做國內市場的金立、酷派、魅族等第二梯隊手機廠商,出海難度較大,未來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因此可能轉向“小而美”的品牌,雖然銷量不大,但售價高也能取得一定的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國產手機進步明顯,抗壓風險也在增強。據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讓人吃驚的是,盡管手機市場下滑,但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售額上漲了足足17%。這也表明,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購買力在增強,同時,國產手機廠商的物流、供應鏈管理水平也在提升。

(責編:趙超、楊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