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通信頻道

華為智慧城市戰略升級 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

趙超
2017年11月20日13:50 | 來源:人民網-通信頻道
小字號

十九屆高交會華為智慧城市展台(攝影:人民網 趙超)

  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推動下,如何讓未來的城市更加“智能”,成為智慧城市產業各方遇到的挑戰。在十九屆高交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於深圳舉辦期間,華為提出了"新ICT,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的理念,引發廣泛關注。

  “智慧城市神經系統”,是華為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術為基礎,通過平台開放能力,聚合合作伙伴共同提供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華為通過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提升城市全聯接能力,實現萬物感知、萬物聯接和萬物智能。

  國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曉波認為,當前新興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挑戰。主要包括:在頂層設計和規劃層面的問題,體制、機制不到位問題,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還有待提高的問題,網絡風險隱患的問題等。同時程曉波也給出了四個“藥方”建議:大力弘揚開放共享精神,不斷提升匯集全面發展新成效,激發體制及機制的新動力,在發展政策及頂層設計方面需要良好的團隊支撐。

  從“讓城市更智慧”到"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華為在智慧城市戰略理念上的升級,是對未來城市發展趨勢的前瞻性洞察。通過“平台+生態”雙輪驅動,華為正積極構建智慧城市產業“生態圈”,截至目前生態圈成員已達到30家,覆蓋智慧政務、智慧警務、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路燈、智慧園區、智慧旅游、智慧水務等領域,賦予了城市更強大的“生命力”。

  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業務部總裁張延德表示,智慧城市一方面是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城市發展願景,另一方面也是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不斷推動城市向高端發展的精准切入點,對城市管理效率增強、百姓幸福感提升以及經濟結構優化等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讓城市能感知、更智能

  華為提出的智慧城市神經系統,不僅包含城市大腦,還需要從大腦到末梢的神經網絡。從前端感知、信息傳送、大腦分析決策、再到反饋指令、完成行動,需要一個完整的神經網絡來實現閉環。

  本次高交會期間,華為展台上的一面“能力牆”,全面展現了華為在數據採集、數據傳輸、數據處理、數據應用的技術實力與“江湖地位”。在通信、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華為均已實現全球領先。華為有實力、也有能力為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神經系統”。

  在山東濰坊,當地政府攜手華為打造出了基於NB-IoT技術的物聯網樣板城市。濰坊市按照“一網、一平台、N個應用”的模式,從智慧市政、智慧河長、智慧停車、智慧環保和智慧農業等12個領域入手,延伸智慧濰坊城域網的觸角,搭建全市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交互的感知神經網絡。

  通過構建NB-IoT窄帶物聯網絡和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物聯濰坊實時獲取老人位置及狀態、路燈、泊位、水質、環境等傳感器數據,為市民和企業提供智慧養老、智慧路燈、智慧停車、智慧農業等方面的物聯網創新服務。

  如農村供水領域結合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全市39處大型農村水廠的各項飲水指標實時監控,農村飲水安全監測站單點建設成本降低30%,讓農村百姓喝上干淨的自來水。

  華為智慧城市展台的城市運營中心(IOC)大屏呈現了城市各類“運行指標”,為管理決策提供支撐。(攝影:人民網 趙超)

  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首席專家洪小舟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華為的戰略定位是打造城市神經系統,實現萬物感知-萬物聯接-萬物智能,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因為智慧城市不應該是一堆冷冰冰的機器,而應該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

  這就意味著在神經系統的引導下,城市的各個器官應該是統籌的、聯動的。正像人看到美食就會分泌唾液,智慧城市也應該可以實現系統之間的聯動和自我判斷﹔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有機生命體,智慧城市還應具有自我學習、不斷成長的能力,這就要依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

  那麼,如何來打造一套城市神經系統?為此,華為也給出了自己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一雲、二網、三平台”。

  其中,“一雲”指雲數據中心,“二網”指連接人的城市通信網和連接物的城市物聯網,三平台包括大數據服務支撐平台、ICT應用使能平台和城市運營管理平台。其中,雲和平台構成了城市的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二網就是周圍神經系統﹔而上面的各種應用就是在這套神經系統的基礎上生長出來的各種器官,來實現不同的功能。

  目前,華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已幫助全球40多個國家建設了120多個智慧城市。在中國,截至2016年底,華為參與了42個智慧城市項目的建設,與62個城市簽署了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

  雙輪驅動助推城市數字化轉型

  張延德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也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歷程。華為在智慧城市的戰略是 “平台+生態,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

  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涉及投融資、頂層設計、集成、運營、業務應用、ICT基礎建設等多個環節,單靠一家企業很難滿足智慧城市的規模建設及長遠發展。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華為的創新是基於客戶需求出發,本著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思路,攜手合作伙伴進行聯合創新。在這方面,華為一直秉持‘平台+生態’雙輪驅動戰略,並致力於通過打造智慧城市生態圈,與合作伙伴攜手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開發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技術創新與開放生態,是華為探索智慧城市、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近年來,華為正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推動開放ICT能力,構建智慧城市“生態圈”。目前,華為在全球建設了13個OpenLab,成為華為與客戶、合作伙伴聯合創新、開發、驗証以及體驗的中心,與全球400多家解決方案伙伴開展了廣泛合作。

  華為提出的建設“智慧城市生態圈”的倡議,也得到了產業各方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從2016年7月華為發布“智慧城市生態圈行動計劃”,到目前為止已有30家合作伙伴加入華為智慧城市“生態圈”,包括中國電科、航天智慧、軟通動力、神州數碼等。

  相比自身業務規模的增長,華為更看重智慧城市生態圈能力的發展。同時,華為智慧城市生態圈不僅僅是技術解決方案的平台,還是城市運營、產業規劃的平台。

  濰坊市通過與華為及“生態圈”成員的合作,在濰坊建立了華為濰坊城市物聯網產業聯盟,到目前為止已經聚集了超過50家企業,業務范圍覆蓋物聯網、農業、水務、養老等諸多領域,力爭用3-5年時間形成100億元規模的物聯網產業。

  楊萍說,在跨界融合方面,華為提倡的是在尊重專業分工的前提下,通過智慧城市生態的聚合,達到“1+1>2”的化學反應,實現客戶、合作伙伴的共贏。

(責編:趙超、沈光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