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壇的蘋果手機,依舊放不下曾經的驕傲
根據外媒早先報道,蘋果ios市場佔有率在過去幾個月內不斷被安卓市場蠶食,而安卓手機雨后春筍般的攻勢甚至波及到了蘋果手機在美國、歐洲和埃及等地的銷售情況,就連庫克不惜拋頭露面苦心經營的大中華市場都出現了褪態:根據財報顯示,該季度中蘋果在大中華地區實現營業收入124.8億美元,同比下滑26%,環比下滑32%。這不禁讓人想對蘋果問上一句:What happened to you?
從創業者到守業者,好似命中注定的角色互換
在智能手機這個相對成熟的領域裡,究竟何謂創新?
2007年,喬布斯帶來了一款被稱為“iPhone”的革命性手機,在那個屬於諾基亞直板手機的時代,一款配備3.5英寸和多點觸控顯示功能的屏幕無疑是市場上最“非主流”的存在,突破性的HOME單鍵設計和金屬質感讓人很難把這個當時的“龐然大物”與手機相提並論。當人們認為手機隻能是數字鍵和小窗口組合的時候,蘋果手機的登場無疑讓市場為之一振。可以說,第一代iPhone手機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存在。
在相當一段時間裡,IPhone始終以一個異類的身份在手機市場中活躍著,以至於當諾基亞5800系列開始嘗試用電阻屏+塞班系統切入市場時,這個擁有電容屏的巨無霸依然以壓倒性優勢目空一切。因為這個時候的蘋果公司繼續用自己對金屬、玻璃以及塑料的獨到見解和不輸於塞班的IOS系統制霸著高端手機市場。
事實上,當iPhone 4、4S時代時,蘋果公司對手機的設計理念都是遠超行業BUG般的存在。但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國產手機開始崛起,搭載著安卓系統以及類蘋果外觀的國產手機橫空出世。而此時此刻的蘋果在做的,僅僅是繼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但是時至今日,這些曾經讓國產手機們可望不可即的優勢已經顯得沒那麼遙遠了。雖然iPhone 5不失驚艷的超薄鋁合金機身和重新設計后的EarPod耳機也曾曇花一現,但是這種“抖機靈”式的小改變實在難以和曾經的蘋果相提並論。
蘋果用七年的時間,用一個手機市場中的“怪物”完成了一統高端市場的壯舉,而安卓們也用幾乎相同的時間,學會了這個“怪物”幾乎所有的本領。毫不夸張的說,現在蘋果之於安卓的優勢,似乎僅僅在於蘋果二字。
iPhone 5c:一款不堅決的產品,敲不開中端市場的門
關於iPhone 5c的表現力其實業內一直是有所爭議的,其中力挺5c的一派認為,iPhone 5c在美國主要運營商的銷量遠遠超過了同期的三星Galaxy S4。而持反對意見的一派則認為,關於iPhone 5c“失敗”的看法主要是由於,這款手機價格較低但銷量卻遠遠落后於iPhone 5s。
而市場研究公司Kantar報告則稱,iPhone 5c的約一半購買者此前使用Android設備,尤其是三星和LG的產品。而在蘋果公司的計劃中,這正是iPhone 5c應當發揮的作用。但是不管蘋果公司事后怎樣肯定自己的這款商品,5C庫存門已經足以說明問題。因為這直白的反映出,5C的銷售是完全沒有達到蘋果公司內部預期的,而之后的SE和箭在弦上的6C貌似也是換湯不換藥,這就導致戰略層面的偷懶永遠無法依靠戰術層面的勤奮來彌補。
值得肯定的是,蘋果手機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意識到了中低端手機市場中的巨大商機,於是希望創造出一款手機去和安卓們爭搶市場,但是5C含糊不清的定位和不見誠意的價格還是很難撼動以“性價比”著稱的安卓手機。相比之下,庫克用以自辯的那句“蘋果從未打算賣低價手機,我們的首要目標是推出一款能夠給用戶帶來出色體驗的優質手機,並設法通過更低的成本來實現這一目標。”更像是一句正確的廢話。5C模糊的市場定位背后,是蘋果公司正在被透支的品牌形象和其“自我感覺良好”的最佳體現。
一個最該放下架子卻始終無動於衷的巨頭
在曾經的家電市場裡,格力應該是強勢品牌商的代表之一。因為在那個渠道為王的時代,格力率先發難蘇寧並嘗試通過自建渠道與之抗衡,以此抗議渠道商高電位的壓榨。然而,隨著家電行市場日趨飽和,品牌商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識時務的格力也一改往日的不可一世與蘇寧重歸於好。
但是反觀蘋果公司,卻在安卓風暴開始卷起的前夕與蘇寧線上渠道分道揚鑣,取消了后者的經銷商授權。雙方在此事件的恩怨曲折無須贅述,但是蘋果這種強硬派的作風卻可見一斑。而這種無視市場壓力,且一點不給老伙計面子的做法多多少少反映出了一些端倪:在蘋果人的心裡,蘋果還是當年那個蘋果,這似乎和諾基亞曾經的目空一切又是如出一轍。
在一段時間裡,蘋果手機都是各大電商平台的主要引流工具和核心外推素材之一。但是蘋果公關的強勢依然無處不在,電商平台涉及到“蘋果”的相關稿件或素材都需要交由蘋果公司進行審核。這種過於強勢的作風無形之中促使渠道商們開始另辟蹊徑,於是以紅米Note、華為榮耀為代表的新生導流神器開始大放異彩,網站上“無處不在的蘋果”成為了過去式,這種廣告層面上的小變數多多少少也為安卓們增加了一些籌碼。
時至今日,”蘋果會死嗎?”這個問題似乎依然是一個笑話般的存在,借助新業務和短期內難以被撼動的品牌慣性,蘋果公司有實力繼續任性下去。但是如果蘋果無法繼續通過一款劃時代意義的手機再次顛覆行業,而是繼續依靠無足輕重的小把戲和“蘋果”這個金字招牌,那麼可以確定,這個蘋果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蘋果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